1840年至1949年,我國一直處于歷史大變動時期,階級階層也隨著不同的歷史階段的政治經濟結構的變化而不斷改變。初讀史綱的考生,一定覺得社會動蕩之機,各社會階級你未唱罷我已登場,目不暇接,好不熱鬧;與此同時也深感其中的曲折復雜。接下來,老師總結近現代以來中國社會階級的結構,力求讓考生對各歷史時期的社會主要力量有全面的了解。
1840年之前,我國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大國,在小農經濟主導的經濟模式,在這樣的經濟模式下,社會結構簡單,主要包括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而1840年鴉片戰爭以后,由于外國資本主義的侵略與入駐,中國在歷次不平等條約下開放港口,外國資本逐漸在沿海城市滲透。隨著資本主義不斷發展,19世紀40、50年代,我國的無產階級先于資產階級誕生。他們大多由農民和破產的手工業者轉化而來,主要存在于外國商人在中國通商口岸開辦了一批船塢和工廠里,由于深受資本主義,封建主義和帝國主義的三重壓迫,力量弱小,故其革命性最強。1919年五四運功,在先進的知識分子的帶動下,無產階級在五四運功中爆發了頑強與不屈的生命力,并登上了政治舞臺。
19世紀的60、70年代,為了民族振興和對抗外來侵略,“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洋務運動發展起來。洋務派創辦了一批近代軍事和民用工業企業,促進了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產生和發展。隨著民間資本的不斷發展,民族資本主義產生了,我國的資產階級也誕生了。由于是在外國資本入侵和刺激,中國資產階級分化為官僚買辦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并在日后的政治舞臺上扮演著不同角色。1895年,康有為、梁啟超聯合在京參加考試的學子發動了“公車上書”運動,標志著中國的民族資產階級登上了政治舞臺。民族資產階級的維新派發動和領導了戊戌維新運動,民族資產階級的革命派發動了辛亥革命。由于資產階級誕生之時我國的資本主義發展并不充分,尤其是受到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壓迫與束縛,這決定了資產階級具有軟弱性和革命性,從而不能領導革命取得最終勝利。
1919年五四運動以后,我國由舊民主主義社會逐漸轉變為新民主主義社會,無產階級成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領導者,工人階級、農民階級、民族資產階級和城市小資產階級構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動力??偟膩碚f: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統一戰線,包括兩個聯盟:一是工人階級和其他勞動人民的聯盟,主要是無產階級和農民、城市小資產階級等勞動者的聯盟,這個以工農聯盟為主體的工人階級同其他勞動者的聯盟是基本的、主要的。二是工人階級同可以合作的非勞動人民的聯盟,主要是指無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的聯盟,也包含特定歷史條件下,無產階級和一部分地主階級、帶買辦性的大資產階級的聯盟。
1949年新中國成立,作為一個社會主義國家,逐漸消滅了剝削和壓迫,民族資產階級逐漸退出歷史舞臺,成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勞動者。廣大的農民、工人和昔日的民族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成為國家的主人,獲得充分的民主與自由;而土豪劣紳和官僚資產階級成了被統治階級,失去了昔日的特權。
由此可見,在中國不同的歷史發展階段,伴隨不同的政治經濟背景,中國階級階層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無論是推動還是阻礙歷史發展,都有其存在的歷史必然性。今天,我們應該用一種客觀公正的角度去審視中國社會出現的各個社會階級和階層,更深刻的理解不同的階級階層對社會發展所起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