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釋詞
1、六藝
2、三表法
3、齊物論
4、一心開二門
5、見聞之知與德性之知
二、翻譯評析與比較:先依次翻譯經文和注文,評析注文的主要觀點,再比較兩者的觀點
(1)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刑咼:此章記孔子感嘆時事既往,不可追復也。逝,往也。夫子因在川水之上,見川水之流迅速,且不可追復,故感之而興嘆,言凡時事往者,如此川之流夫,不以晝夜而有舍止也。
朱熹:“天地之化,往者過,來者續,無一息之停,乃道體之本然也。然其可指而易見者,莫如川流。故于此發以示人,欲學者時時省察,而無毫發之間斷也。”“此道體也。天運而不已,日往則月來,寒往則暑來,水流而不息,物生而不窮,皆與道為體,運乎晝夜,未嘗己也。是以君子法之,自強不息。及其至也,純亦不已焉。”又日“自漢以來,儒者皆不識此義。此見圣人之心,純亦不已也。純亦不已,乃天德也。有天德,便可語王道,其要只在謹獨。”
(2)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
河上公:(反,本也。本者,道之所以動,動生萬物,背之則亡。)(柔弱者,道之所常用也,故能長久也。)(萬物皆從天地生,天地有形位,故言生於有。)(天地神明,娟飛蠕動,皆從道生,道無形,故言生於無也。此言本勝於華,弱勝於強,謙虛勝於盈滿。)
王弼:高以下為基,貴以賤為本,有以無為用,此其反也。動皆知其所無,則物通矣。故曰“反者道之動”也。柔弱同通,不可窮極。天下之物皆以有為生,有之所始,以無為本,將欲全有,必反于無也。
三、論述題
王陽明的思想與陸象山相似,在與朱子的隔空對話中進步,結合王陽明的思想發展歷程,探討朱子學說與王陽明學說的同異
新祥旭—中山大學考研保研申博輔導班著名品牌!
手機/微信:13341004451(新祥旭岑老師)
微信號:xxxedu666
咨詢QQ:3390451633(空間相冊可看機構環境及學員上課照片)
總部地址:北京市海淀區蘇州街長遠天地大廈B1座16層1604室(新祥旭考研)